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开放包容 融合发展

  在2017年学生毕业纪念册的寄语上,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教师陈文周这样写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希望我们能够包容不同的人、事,包容不同的文化和传承,在先接纳、后升华中获得真知,获得成长。”

  604班张书逸这样书写自己在文学社团里的学习生活:“在文学社团里,我们与老师一起探寻写作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阅读书籍,遨游书海,感受文字的魅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生活:观冠山书院、访蚁氏宗祠……寻找写作的源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推敲文字,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只为了把文章写得更好。”

  在一次教育故事征集中,408班陈梓澈的妈妈这样写道:“围棋、书法、竖笛、葫芦丝、足球、电脑、小提琴、尤克里里、茶艺、编程、创客社团……实小在常规的教学之外,还给孩子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艺体特长课,开办了各种社团活动!今年,我们家孩子在选修足球特长课的同时很幸运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

  ……

  从一个个教师、学生、家长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澄海实验小学对于“容融”教育理念的具体化实践正在涵养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与生命成长。

  在“多元开放,容融共进”核心办学追求的引领下,澄海实验小学秉承“严、全、特、勤、实”的校训,围绕“素质全面、个性突出”的培养目标,实施“以养成教育为奠基石,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团队建设为源动力”的办学策略,着力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促进每一个孩子灵动成长。

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开放包容 融合发展

  开放包容的教育实践

  校长王秋喜说:“办学之初,学校就落实校训中的‘特’,实践‘以兴趣特长为突破口’的办学追求,全面开设兴趣特长课,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对艺术、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并以此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如何“特”?澄海实验小学寻找到了校本课程这一特色平台,并从三个层面进行开发。第一层面,让特色项目进课堂:2007年,学校与聂卫平围棋教室(澄海)合作,一、二年级每班每周安排一节围棋教学课;2010年,将器乐(葫芦丝)作为校本课程引进音乐课堂,在四、五年级音乐教学中每周设置一节器乐课开展尝试;2013年,在三年级开展竖竹笛、毛笔书法教学。第二层面,让特色项目活动化:学校先后开设了舞蹈、声乐、器乐、美术、书法、篮球、足球、跆拳道等60多个兴趣特长班,每周星期二、四的下午第二节开展活动,以自愿选择为原则,全员参与。第三层面,让社团活动课程化:学校成立合唱团、舞蹈队、文学社、信息技术、广播与主持、综合绘画、英语口语、民乐队、足球队等学生社团,进行课程开发,安排相关活动,既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又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在积极开展特色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已全面梳理了学校课程建设发展路径,基本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多元化特色课程体系。

  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如语文课中的诗歌、书法课程,英语课中的童话剧课程,科学课中的创客课程,美术课中的版画课程,体育课中的篮球、足球课程,音乐课中的器乐课程。

  二是地方课程主体化。如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主题学习活动。

  三是学校课程生本化。(1)基础型课程——校本必修课,侧重全面奠基。实施1234素养课程及国粹传承,每天10分钟经典诵读,每周2次15分钟练字,每周3篇阅读摘记,每周400字随笔;一、二年级学围棋,三年级学竖竹笛、书法,四、五年级学葫芦丝、巴乌等。(2)发展型课程——校本选修课,侧重自主普及。目前开设四大类30项70个班的选修课,尊重个性,让每一个学生灵动成长。(3)延伸型课程——社团活动课,侧重精英培育。学生社团是学生团队、学生领袖的孵化器。已成立社团20个,定时、定点、定人活动。(4)展示型课程——节日活动课,侧重情感体验。节日文化是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每年组织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文化节、毕业季等活动,每个年级都有常设项目。

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开放包容 融合发展

  容融共进的教育品质

  多元开放,开放包容。开放包容的多元化课程实践助力教师成就学生,成就自己,彰显了立己达人、容融共进的教育理念。

  “多元化课程的构建,促进教师人才观、学生观的改变,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据王秋喜介绍,目前学校80%以上的教师承担着省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涵括品德、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美术、音乐等学科。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特色修养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有个性素养的学生。学校除了以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外,还以社团活动及1+X的阅读营造教师儒雅生活。如学校聘请了书法、声乐、民乐、瑜伽、太极拳、健身操、羽毛球等领域的专家到校上课,为教师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也为多元化课程实施提供保障。教务处副主任郑惜妆说:“丰富的教师社团活动,让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幸福地结合在一起。”

  学习分享,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正是受到容融共进教育氛围的影响,学校不少有特长的教师还自发地组织了各类学习活动,例如英语教师林晖就组建了一个命名为Learning English的英语学习群。“一开始群里只有七八个同事,考虑到大家都有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没说过英语了,她们需要有比较纯正的英语录音来模仿,于是我把每天要学习的内容都录了音:重难点单词教读、句子教读,甚至还打印出来给大家注上音标……从那天开始,我总能听到或生硬或蹩脚的英语,然后我耐心地示范并纠正。”林晖说,“现在,我的学习群里有40人左右了,每天群里都好热闹,‘学生们’都在不停地说英语,不停地交作业,我在不停地纠正语音,竖大拇指给予鼓励……虽然每天我得花不少时间去找资料,录音,检查,制作奖品,但是我感觉好幸福。”

  立己达人,立德树人。在开放包容、容融共进学校文化的熏陶下,澄海实验小学教师不断开发出更多更有特色的多元化课程,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特色成长。如陈澄子、谢镆的美术作品获得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陈至立、沈憧心的征文分别获得2014、2015年全国邮政书信比赛十个优秀奖之一;围棋小将们获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团体季军,谢梓钰获得女子个人亚军;沈轶恒、周钲霖、陈乐祎等人的科技作品获得省、市一等奖……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澄海实验小学的学生多才多艺,校本课程学习颇为丰富,如505班的王润宇不仅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社团,还参加过足球、阅读、美术等社团活动;403班的江奕孜则参加过舞蹈、小提琴、合唱团等校本课程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创新教育是澄海实验小学正在全力打造的校本特色。其中,创新发明、机器人、小创客等活动已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普及,深受学生欢迎。在此基础上,组建机器人社团,参观科技教育基地,举行校园科技节活动等,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扎实有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第33届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技协会评为十佳组织单位;在第33、34届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火柴教育创新奖;在2017、2018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中,均获一等奖;在第17 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优秀创意奖(最高奖项);在第18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创意组一等奖;在第19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自选项目小学组一等奖第一名,创意组一、二等奖。

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开放包容 融合发展

  采访手记:容得进来,融入进去,容融共进

  自1998年创立以来,澄海实验小学获得“汕头市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首批中小学体育工作示范单位”“广东省体育场地开放示范单位”“全国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

  在对澄海实验小学的采访中,记者观察到,这些荣誉的取得,与学校在多元化校本课程实践中所逐渐孕育出来的“多元开放,容融共进”教育文化理念密不可分。

  在 “多元开放,容融共进”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澄海实验小学正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个性突出,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当然,要实现这一教育愿景,“容”字还要进一步写好,写大。作为一所冠名“实验”的小学,澄海实验小学从办学伊始就立下“严、全、特、勤、实”的校训,既强调全面发展,又注重个性养成。一门门特色课程的开发,一个个教育特色的生成,让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真可谓“有容乃大”。

  容得进来,才能融入进去,才会融会贯通,从而实现融合发展、容融共进。“未来我们的校本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聚焦精品课程,完善容融文化。”王秋喜说,“在开发与核心素养有实质性关联的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一批有文化意蕴的精品课程群。如版画、灯谜、潮剧融合潮汕文化;围棋、书法、民乐融合中华文化;小提琴、足球、童话剧、创客教育融合世界文化等,建立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学生文化,既促进学生在智力、体力、人际沟通及社会交往、精神、道德和审美方面的全面发展,又注重体现特色,使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实现学生的素养提升。”

  一言以蔽之,澄海实验小学在包括校本课程、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等在内的教育教学各领域都勇于开拓,无愧于“实验”二字,是一所极具探索精神与包容品质的现代化小学。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