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韵童音到情韵教育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情韵教育特色办学探幽

  “清清飞流下,西樵山舞白云,山峰披绿帐,石壁留奇韵,多姿多彩奇妙衬……”钟灵毓秀的西樵山下,飘荡着悠扬的乐曲声,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以下简称“西樵一小”)就在这乐曲声中焕发着生机活力。亮相、拉山、扎架、水袖、平喉、子喉……这儿的学生每人都对粤剧略知一二,有的还“身怀绝技”。这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校园里,每天早、午、晚,广播台都会播放粤曲小调;精心打造的粤剧长廊,展示了粤剧的历史渊源、角色分类、代表人物、著名剧目等;粤剧合唱团室、大舞蹈室等专用场室配备齐全……一进校园,就感受到浓浓的粤剧氛围。

  西樵一小创办于1922年,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坐落在南粤理学名山——西樵山下。这里有山情水韵的自然情色,也有明理养德的人文情怀。从西樵山走出的大家,远有陈白沙、湛若水,近有康有为,四大书院的书香不仅浸染了当时的文人志士,至今仍余韵袅袅。这是值得西樵人骄傲的文化底气。粤剧艺术,作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佛山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让时代新人传承与发展这一岭南瑰宝,学校于2009年内引外联,以“培养有乡国情怀、高尚情操、品直学芳的现代韵人”为目标,把“粤剧艺术进校园”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并由此衍生出“情韵教育”。

从粤韵童音到情韵教育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情韵教育特色办学探幽

  粤韵童音创粤剧特色项目

  “粤韵飘香情满校园”,早在2005年,西樵一小的学生便在粤曲表演上“初试啼声”。当时就读一年级的潘时昇深受家庭粤剧氛围熏陶,小小年纪便能唱得有板有眼,在学校颇有名气。音乐科组长李立将这个好苗子推荐给南海区文化馆,副馆长、南海粤剧传承人郑艳芬指导他排演了节目《黄飞鸿打擂台》,在南海区、佛山市演出中大获好评。以此为基础,2006年,《黄飞鸿中秋伐恶》一举获得第一届广东省少儿戏剧曲艺花会金奖。“粤剧艺术进校园”开了个好头,有了前后两任校长的重视,有了粤剧专家的指导,有了学校特色建设的各方面保障,西樵一小从此进入粤剧特色项目的推广阶段。

  “粤韵悠扬乐满校园”,2009年,学校对粤剧的普及教育,是从大规模推广“粤剧身段操”开始的。郑艳芬和戏曲艺术专干粤曲传承人郭俊琪,与学校音乐老师李立、莫云共同研究,开发出根据男女生形体及气质特点创作的身段操。伴着粤剧选段《娱乐升平》,前弓步按掌、蹲步双扬手、提襟手、虎豹拳、打虎架、云手拉山……37式动作,个个有名称,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身段操的创编尽显女生的优雅、柔韧,男生的阳刚、大气。李立老师向记者介绍:“经过多次改良和配乐,如今,身段操已进阶到第三版了,融合了粤剧身段、舞蹈、体操、集体舞等元素。我们每天大课间做一次身段操,每两年举办一次全校比赛,对全校师生进行气质培养、美学熏陶。”凭着这套极具特色的粤剧身段操,2014年,校园集体舞《粤韵童趣》在“梦想中国·舞动校园”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总决赛中,以总分第七的成绩获得全国小学组一等奖。同年,校本教材《粤剧身段形体操》出版,其中呈现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一、二年级开设校园广播学唱广东童谣,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进行初级身段操培训;三至六年级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全员学习身段操。

  “西樵红豆春色满园”,另一边,学校情音扬韵教育也开展得红红火火。红豆粤剧社团成立了,这个120平方米的活动室,被装饰成传统的粤式建筑风格,古筝、定音鼓、高胡、钢琴等乐器,戏服、各色靠旗和头饰,刀枪剑戟等木头道具一应俱全。社团下设粤剧精英班、粤剧民乐团、粤剧合唱团。精英班的学生每周上四节唱腔课和基本训练课,能唱、能演、能跳,在多种排练和比赛中均有出色发挥。民乐团在原来的民乐队基础上加入粤剧特有的锣鼓打击乐,配合粤曲表演唱节目的创作。合唱团既演唱校园合唱曲目,又演唱根据粤曲改编的童声合唱歌曲,从演唱形式、表演形式上丰富了社团类别。更富创新性的是,社团老师细心地用艺术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参与粤剧艺术推广活动、比赛、训练的点点滴滴,并编辑成册,体现育人成果。已经是中山大学学生的廖羽回忆起西樵一小的粤剧社团时,说:“社团给我提供了许多次上舞台的机会,我学会了如何从容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变得更加自信,因此我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有了比其他同学更出彩的表现。社团教会我的不仅是怎么表演粤剧,更教会我如何做人。”

  2011年开始,学校粤剧特色项目小组对“粤剧进校园”进行了持续性的课题研究,推动从身段操到少儿粤剧节目及校本表演课程的开发。创编、导演、乐队训练、粤剧、曲艺(粤曲)基本功训练等都被纳入了研究范围。项目组成员整合粤剧艺术与音乐学科,通过身段操学习、念白、节奏、剧目欣赏等一系列实践性研究,以粤剧欣赏、粤曲表演唱、片段模仿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博大精深的粤剧艺术,编成了有套路名称、教学配套示范视频、伴奏音乐的校本教材,形成了音乐课堂的专门教学模式。同时,项目组成员与南海区文化馆、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合作创编了一批少儿粤剧节目,《西樵红豆》《育春光》《将相和之负荆请罪》《猪八戒食西瓜》《新乌鸦喝水》《欢乐课间》等,具有趣味性、模仿性、文学性和本真性。2017年,“三年磨一剑”的原创作品《穆桂英求将奇遇记》,从学校的小舞台走向全国的大舞台,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总决赛中,获得“最佳集体节目”全国一等奖。台上,英姿飒爽的穆桂英率领宋军抗辽,为了点兵求将,借助法宝从宋代穿越至现代,与身穿校服的西樵学生相遇,成就了一场古今思想碰撞的大戏。台下,专家评委交口称赞,观众掌声雷动。

  随着关注粤剧艺术的新一代逐渐成长,学校也邀请了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倪惠英、何笃忠、郭凤女、彭炽权等亲临指导,使特色项目建设更具方向性。2011年,学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习所”的称号。

从粤韵童音到情韵教育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情韵教育特色办学探幽

  情韵课程养成现代韵人

  《荀子·正名》有言:“情者,性之质也。”情是真,自然真挚,诚心诚意;情是爱,温暖透心,乐善好施;情是心,一切根本。韵,指和谐的声音,指风度、气质、情趣。韵人,是指有才华的文人雅士。“以情育人,以韵为品,成就情韵人生”是西樵一小的教育追求。立足“粤剧进校园”特色项目,学校以“情”为径,以“韵”为品,构建了“情韵教育”特色课程体系,通过“情理显韵、情智创韵、情文诵韵、情美汇韵、情音扬韵”系列课程活动将“粤情基因”根植于学生心间,让学生栖居在诗意的山情水韵、乡情粤韵中(具体见如下的情韵教育课程脉络图)。

  课程呈现“四有”亮点:其一,有根。学校植根樵情粤韵,坚持“传承与发展”,挖掘西樵山以及岭南文化资源,课程内容接地气,显风土,弘扬西樵的人文精神和岭南文化精神。其二,有情。以礼寄情,以文寄情,以音寄情,以技寄情,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其三,有力。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以学校为主导,聚力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互动共育的操作体系,形成了教育合力。其四,有韵。课程形式活动化,选择个性化,“菜单式”社会课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粤韵中释放真情,在绘画中畅想未来,在竞技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践行创新。

  据校长潘丽然介绍,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课程评价、教材编写与管理、教师培训等工作,确保情韵课程开发工作健康发展。开发与实施流程如下:组建团队开发→学校情境与学生需求分析→确定目标内容→课程申报与审定→制定课程开发纲要→课程推介与选课→设计实施课程→评价优化课程→反思与改进课程。

从粤韵童音到情韵教育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情韵教育特色办学探幽

  为保证课程开发质量,课程评价紧紧跟随。评价主体为课程领导小组成员、教师、学生、家长。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实施具体评价时,注重课程实施影响力、教师课程参与执行情况、学生发展。

  课程实施六年来,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培养目标初步达成。2016-2018年,学校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在南海区进行的教育发展状态监测。从三年来的监测数据看,学生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耐挫力值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拥有较高成就感,自尊水平高,说明学生家庭物质环境理想,家庭教育情况理想,在校有自我展示平台,个性发展好,精神发展需求得到了满足。2017-2018学年末,学生参加南海区五年级学生科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显示,学生科学素养达中上水平,尖子生占比为31.8%,比区水平高21.6%;优秀生占比为61.9%,比区水平高27.7%。

  课程建设迎来第一次大面积“丰收”。2017年7月,《情韵课程建设方案》《粤剧身段操》《快乐成长》在南海区第三届特色课程评审中均获一等奖。教材《粤剧身段操》获广东省特色教材评审二等奖。一批教师论文获评省级、市级、区级奖项。

从粤韵童音到情韵教育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第一小学情韵教育特色办学探幽

  情韵教育促进品牌文化建设

  从特色项目到课程建设,再到情韵教育,西樵一小教育人步履不停。潘丽然主张把“美丽的情感”融进校园,把“自然的微笑”带给师生,把“情韵教育”贯穿于学校的环境、队伍、课堂、课程、德育、制度,使学校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为制,显化于物,统摄于魂。在她的主导下,经过团队多次实践、讨论和修改,情韵教育通过情韵管理、情美校园、情韵课程、情智课堂、情境教研等途径得到有效实施。

  音乐老师莫云向记者谈到粤剧精英班一个男生的转变:“这个男生协调性很好,动作标准,身段优美,但比较调皮好动,经常影响课堂秩序。我选他进社团时,还被其他老师泼了冷水。令人欣慰的是,一段时间后,他的班主任向我反馈,这位同学觉得自己能入选粤剧社团,比其他同学棒,所以对自己要求严格了。在训练中,我用‘放大镜’观察他,经常表扬他,慢慢地,他开始认真听老师讲解动作了,身体韵味也出来了,同时在期中学科竞赛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给我的启发是,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我愿做一个点燃‘火把’的人。”学校尽一切可能提供精神上、制度上、物质上的支持,鼓励教师成才、成家,由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潜心教研、敢于创造、回归童年、砥砺自我这六个方面来培养“师情师韵”,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在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语文课堂教学中,黄建辉老师出示句子:“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请学生谈谈令人感动的原因。后又用“你非常感激那位青年,仅仅是因为他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吗?还有别的理由吗?再读读课文,仔细找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着,“再读读课文,看还有新的发现吗?能说得更具体吗”使学生体己察人,感同身受,真切感受自己的心理脉搏,更立体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这样的“情智课堂”,在西樵一小比比皆是。教学以情境导入为切入点,以情感激发为课堂氛围特征,师生多元互动,实现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智慧的交锋与知识的主动建构。这样的课堂融知识传授、能力训练、情感激发为一体,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从2016年起,学校陆续申报与情韵教育相关的课题,以课题研究为纽带,盘活现有的科研力量,激发每位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动力,把课题分解给不同的年级组和科室来承担与管理,争取近五年每年结题一项,把成果推广到区、市、省乃至全国。“情境教研”,主要以教师真实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解决为主要研究任务,特别从小问题、真问题、小现象入手,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学校在每学期末的绩效奖中设立专项,根据评定的等级,奖励表现优秀的课题组及个人。

  结语

  2018年10月28日,南海影剧院欢声笑语,人头攒动,南海区少儿曲艺荟萃“桃李芬芳 春色满园”——粤剧粤曲进校园十周年成果展演成功举办。作为粤剧进校园超过十年的学校,西樵一小共派出了一百多名学生参加本次展演活动。《桃李芬芳》《猴王借扇》《桃园三结义》《欢乐课间》《穆桂英求将奇遇记》,出出精彩,曲曲动听,可谓“情智双修,品直学芳”,学校多年来传播本土文化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赏。

  “不经意间,儿子已从幼稚与顽皮中成长,如今眉宇间多了一份清朗,眼神更坚毅有力。这一方小小的粤剧舞台,帮助孩子挺拔身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体验群体合作精神,使他拥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的成长搭建了最坚实的舞台。”在粤剧中饰演“猪八戒”的邱锦豪的家长这样说。无论是师生还是学校,不懈耕耘,都将迎来最美的收成。“有情有智才是课堂,有情有趣才是教育,有情有韵才是人生”,今后,西樵一小将继续以情韵教育提升师生的生命成长高度,让生命因情韵教育而不断丰润,让情韵教育因生命成长而光彩绽放。

责任编辑:Do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