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绚烂绽放——广东省新时期教育援藏工作纪实

  在雪域高原之上,漫山遍野地长有一种美丽的野花,它有着一个美丽动听的藏语名字——格桑花,寓意为“美好”“幸福吉祥”。在这片净土之上,天空明净蔚蓝得彻底,空气无比清新,大地上的花儿开得无比灿烂,许多人的心中都装着一个自由纯净的世界,盛开着永不凋零的信仰之花。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气候温和,四季常青,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享有“西藏江南”之美誉。林芝全市土地面积11.7万平方公里,人口21.5万人,辖巴宜区和工布江达、波密、米林、朗县、察隅、墨脱县等1区6县54个乡镇489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其中察隅、墨脱、米林、朗县为边境县,边境线长949公里。林芝市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汉、门巴、珞巴等10个民族和僜人和睦相处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青藏高原的“生物基因库”,其中森林资源、水利资源、农业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最具优势。

  5月16日至20日,为深入推进我省教育对口援藏工作,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打好基础,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带队赴西藏林芝市开展教育对口援藏工作调研,先后调研了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巴宜区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了解林芝教育的最新发展情况,与林芝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举行座谈会并慰问援藏教师。

让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绚烂绽放——广东省新时期教育援藏工作纪实

  生机焕发:林芝教育发展的现实态势

  “西藏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在教育”。自1995年对口援藏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各地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对口援藏工作,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助推林芝现代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起步兴办、实施“两有八零”(县县有中学、乡乡有完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0%)、完成普六普九攻坚任务,短短几十年实现了林芝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二十年来,广东教育援藏投入资金和物资合计2.63亿元。在广东教育援藏的大力支持下,林芝教育规模扩展迅速。一是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9所,其中市职校1所、普通高中2所、初中8所、小学63所、教学点7个、幼儿园48所(含民办幼儿园4所),共有在校生38238人。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为86.24%,初中生毛入学率为100.54%,小学入学率为99.91%,城镇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5%,农牧区学前两年入园率为80%。二是师资队伍不断强大。1986年林芝地区仅有中小学教职工1028人,现在林芝市在职教职工达到3401人,增长了2倍多,其中专任教师320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专任教师中藏族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

  在广东教育援藏大力帮助下,林芝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近三年来办学成效尤为显著。2015年,林芝市在高考、中考中取得新突破,市一中高考上线率达到91.1%,高三年级有4个班高考上线率达到100%,有3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录取,创造了历年高考最好成绩;察隅县中学僜人学生李西华以总分679分的成绩位居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考生第一名,也是林芝市首次摘得西藏自治区区内生源少数民族中考第一名。在全国2015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林芝市中小学教师在网上晒课1347节,居西藏自治区第三;评定出市级优课120节,向区推选优课129节,其中42节获省级优课,优课率高居全区第一;全区14节获得国家部级优课,其中8节出自林芝市教师,林芝市部级优课率高居全区第一。此外,林芝市率先于2015年在西藏自治区完成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为双语教育营造了更为良好的社会氛围。林芝市教育步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在与林芝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举行座谈会时指出,林芝教育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也是援藏资金项目大力支持和援藏干部人才无私奉献的结果,更是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以及当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的结果。

让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绚烂绽放——广东省新时期教育援藏工作纪实

  活力迸发:教育援藏的广东投入力度

  二十多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东省教育厅带着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对口支援西藏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把教育援藏作为民生援藏和智力援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特别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育援藏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一手抓软件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推动林芝市教育援藏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资金投入,为林芝教育发展输送了动力。二十年来,广东教育援藏投入资金和物资合计2.63亿元,用于林芝市各级各类学校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师生、教育交流培训、教育科研等项目,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其中,第七批投入援藏资金6915万,援藏项目8个,重点援建林芝市第三幼儿园、巴宜区幼儿园、察隅县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墨脱县中学运动场改扩建,墨脱县困难家庭及子女就读就业帮扶工程、察隅农场扶贫工程、易贡茶场困难家庭及子女就读就业帮扶工程,设立粤藏育才基金等。深圳市援助855万元建设下察隅镇光明幼儿园,韶关市人民政府为巴宜区幼儿园建设捐助500万元。争取社会资金300多万为林芝广东实验学校添置教学设备,争取社会资金100多万为易贡茶场中心小学修建校园、购置校车。这些资金的投入,加快了林芝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此外,广东省第七批教育援藏争取到省教育厅、教育考试院、岭南师范学院、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等各地市教育局、结对学校和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捐赠物资60批次,资助金362.648万元,捐赠物资折算1241.66万元,此外捐赠衣物400余箱3余万件,书籍4.4万册,练习册3万册,资助贫困学生127人,为当地师生和农牧民送去温暖关怀。

  干部选入,为林芝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根据援藏工作安排部署,广东从第二批开始(1998年)先后依次选派朱俊文、连向伟、丁开万、郑健辉、周鹏程、吴珍珠等6位干部担任林芝地区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从第三批开始先后依次选派了叶爱科、蔡鸷、钟立和吴新华、钟民、朱国璋和肖宏伟等7位干部担任林芝一中援藏副校长。这些援藏干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长,积极搭建粤藏教育交流的桥梁,为林芝教育献策献力。广东省第七批教育援藏除了做好教育交流、交往、培训、资助等工作之外,注重立足当地力量来发展自身教育和健全制度,先后促成《林芝地区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林芝地区教育教学激励办法(试行)》《中共林芝地区委员会、林芝地区行政公署关于促进教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林芝市学校教学日常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首次设立教育科研项目以研促教,带领全市校长教师探寻解决当地教育自身发展瓶颈问题的办法,得到了当地一致好评和大力支持。

  人才加入,为林芝教育发展增添了活力。从第七批教育援藏开始,广东除了选派援藏干部外,还结合林芝实际需求,选派中小学及幼儿园骨干教师赴林芝开展至少1学期支教工作的支教团共12批162名。广东省于2013年首次选派骨干教师赴林芝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截至2016年5月,广东省从骨干教师队伍中选派出3批国家五部委“三区计划”支教教师和1批林芝市委“双百计划”支教教师共60人分配到市直九所学校、巴宜区、波密县、察隅县和墨脱县中小学校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这些支教教师不仅缓解当地师资紧缺问题,他们还在完成教学之余,积极为当地教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活动共计百余次,促进两地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交流。此外,我省高校积极选派大学生开展支教工作,中山大学从2005年开始选派了10批研究生支教团共赴林芝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岭南师范学院从2014年开始共选派了2批30名当地紧缺专业大学生赴林芝支教半年至1年,韶关学院从2015年开始选派了3批38名音体美专业大学生赴林芝支教半年。这些加入到支教队伍的优秀大学生,在当地不仅授课,还开展丰富多彩公益活动,增进了粤藏两地友谊。

  技术输入,为林芝教育发展增强了实力。二十多年来,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广东省积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挂职锻炼和结对帮扶等形式,不断拓展教育交流和教师培训渠道,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增强当地教育发展软实力。截至2016年5月,广东教育专家团队赴林芝开展教育交流67批次近461人,为当地培训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7200多人次,组织安排林芝市教育工作者到广东学习考察或挂职锻炼44批337人次,广东省与林芝市共结成了37对友好学校或单位。其中,第七批教育援藏组织协调广东教育专家团队赴林芝开展教育交流共有43批次261人,举办讲座70场,公开课215节,参加培训教师4300余人,学生4700余人;选派各类教师31批271人次赴粤培训,促成选拔了林芝市4名小学生成为恒大足球学校首批西藏学生,促成签订了粤藏两地教育合作协议30份。

  二十多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不断拓宽援藏思路,创新援藏方式,丰富援藏内涵,实现了“五个转变”:从以硬件为主向硬软并重逐步以软件为主转变,从单纯的基础项目建设向增强发展软实力转变;从单一的干部援助向综合性人才和技术援助转变;从支教团队服务市直学校向覆盖市县乡三级学校转变;从无偿援助向促进粤藏两地交流合作转变。广东教育援藏不断走向深入,真正做到了见物质、见水平、见情谊、更见精神,促进了粤藏两地教育交流交融,增进了粤藏两地情谊,彰显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书写了“支援西藏教育发展,促进藏汉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

让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绚烂绽放——广东省新时期教育援藏工作纪实

  内涵引发:广东教育援藏的帮扶模式

  在前六批援藏工作基础上,广东省第七批教育援藏不断加深对援藏工作规律性的认识,一直在为补齐西藏教育“短板”不懈努力,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创新方式,初步形成了广东教育援藏工作模式,树立起“广东教育援藏”品牌。

  “引教进藏+赴粤培训”的师资培训模式。为了补齐林芝当地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缓慢这块“短板”,广东省第七批教育援藏一是积极引进广东教育专家进藏送教。邀请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中山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民盟广东省委、广州市中小学科技协会、心理健康与咨询教育专家委员会以及广东中小学和学前教育等专家名师43批300余人赴林芝讲学助教,举办了 “教学技能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高考命题技能培训”“学校管理培训”“班主任培训”“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等课程培训,走进课堂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开展讲座、实操培训和示范课,与林芝教师面对面交流,手把手辅导,参加培训学习师生9000余人次受益。二是选派教育工作者赴粤短期培训。林芝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中小学校长和学科教师到广东各地跟班学习,赴粤培训内容更为广泛,不仅有教育管理者、语数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还新增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校外活动、电教信息化、高考备考、试题分析等领域的培训,为各级各类教师提供走出去学习新理念的机会,第七批共有教育工作者31批271人次到广东交流学习、跟班培训。这些活动使林芝教师视野得以开阔,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师队伍素质得以提升,教育各领域队伍力量得以增强,帮助当地教育发展软实力。

  “结对帮扶+组团支教”的人才支援模式。为了补齐林芝当地师资队伍短缺这块“短板”, 广东省第七批教育援藏一是积极协调广东省各地市优质中小学与林芝市中小学开展“结对子”活动,实现市县乡三级帮扶全覆盖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帮扶全覆盖。广东结对学校还选派优秀教师到林芝结对学校开展短期支教帮扶工作,弥补优质师资队伍空缺,促进广东教育援藏实现从以硬件为主转向硬件和“软件”并重且逐步以“软件”为主的转变,并将粤藏两地学校结对帮扶成果转化为为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助力。2016年开始发动已享受与广东结对帮扶实惠的市直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市直学校帮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评县乡镇学校,到乡镇学校开展传帮带工作。二是积极开展教师援藏工作,缓解师资紧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教育的冲击力,同时为林芝教育增添新的活力。2013年8月,广东首次从不同地市选派15名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组建成首届广东支教团,赴林芝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开启了实质性“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此后,广东不仅从各地市和省直中小学校挑选了四批共60名骨干教师,还从中山大学、岭南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高校挑选了8批共102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广东教育援藏队伍。教育援藏团队至今已共有162名支教教师。广东教育援藏团队不仅在选派来源上是组团式的,其教育援藏工作实质也是组团式的,如目前在林芝支教人员共计76人,分布在市直九校、广东对口援助四县的县乡镇学校35所,承担各级各类学校、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教研任务,积极开展多种教研活动。此外,在教育援藏领域上也呈现着“组团式”格局,尤其是公开课大课堂、讲座大讲堂等系列“组团式”活动,成为广东教育援藏的名片,深受当地师生欢迎和点赞。

让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绚烂绽放——广东省新时期教育援藏工作纪实

  “课题研究+挂职锻炼”的队伍打造模式。为了补齐林芝教师队伍素质相对偏低这块“短板”,广东省第七批教育援藏一是为林芝教师提供课题研究资金和平台。2014年首次设立了林芝市教育科研项目专项资金,全市共立项两批67个市级课题,涵盖了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各学段各学科内容,涉及德育、教学、体育、美育、管理、校本、师资等研究领域,300多名校长与教师作为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探寻突破当地教育自身发展瓶颈的办法。二是为林芝教师提供命题研究的资金和平台。2014年首次组建初中各学科命题队伍,每年命制全市中考模拟试卷,统一考试三次、统一开展试卷分析和试题点评。三是为林芝教师提供考试研究的资金和平台。2014年首次组织当地教师对近三年各级各类升学考试试题进行研究分析,并编成《林芝市各级各类升学考试试题分析》书籍以指导全市教师的教学和备考。四是为林芝教师成长提供挂职锻炼机会。充分利用结对帮扶这一有利平台,2015年首次将林芝重点培养工作认真、乐于教育、忠于教育的新任职副校长、校级后备干部以及学科带头人16名,安排在广东结对子学校,采取听课、试讲等方式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挂职锻炼,同时将结对帮扶的波密县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到市直结对学校听课学习和上台讲课锻炼。这些做法得到了林芝当地师生的支持拥护和一致好评,成为林芝教育援藏的常态化工作。

  广东省第七批教育援藏充分扮好了“酶”和“媒”这两个角色。通过整合计划内援藏资金和社会援助资金,重点新建林芝市第三幼儿园、巴宜区幼儿园、下察隅镇光明幼儿园三所幼儿园,提供优质的办学条件,为当地最薄弱的学前教育加“酶”,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发展。通过发动“发扬节俭精神,关爱弱势群体”“让爱为梦想插上翅膀”“让书香飘进雪域高原”等捐衣捐物、助学助教、送书送教等公益活动,将捐赠衣物上万件、书籍上万册送到农牧民和孩子手里,用上百万资助金帮助贫困师生过千人,为粤藏友谊发酵加“酶”,催化粤藏友谊美酒更甜蜜。通过两地学校和教育系统单位结对子活动,覆盖市县乡各级各类学校帮扶,引进支教教师和教育交流团赴林芝开展教育援藏工作,送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赴粤考察跟班挂职培训,为粤藏教育交流做“媒”,促进两地思想理念交融。通过发挥教育援藏干部和支教人才各自特长,帮助当地建立教育制度和奖励机制,带领当地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突破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举办教研培训教学讲座,为林芝教师发展做“媒”,促进林芝教师队伍素质有效提升。

  这些教育援藏模式的做法,促使教育援藏队伍不断壮大,教育交流范围不断扩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教育帮扶领域不断增大,促进了林芝市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了林芝市教育自身发展能力,增进了两地人民情谊,实现了促进民族团结的援藏使命。林芝市教体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珍珠(广东省第七批援藏干部)被评为“2014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个人”,林芝市教体局被评为“2015年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先进集体”,这都是广东省教育援藏工作卓有成效的具体呈现。

  链接:

  2015年底,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共同做出“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部署,这是教育部关于教育援藏工作的新举措,也是“十三五”期间教育援藏工作的重点任务、重要抓手。今年是“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的启动之年,也是关键之年。对于“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从去年底开始积极协调省援藏援疆办,争取将项目纳入省的援藏工作“十三五”规划,争取相应的资金安排;同时,将任务分解,由地市教育局选派年富力强的学校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首批5名管理干部已经到位,下半年还将选派45名来自广东21个地市的骨干教师赴林芝市巴宜区初级中学支教。

  “组团式”支援的精髓在于“组团”,目标在于“全面”,不再是以往那样的单打独斗、单兵行动,而是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团队作战。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团队每位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团队成员不仅直接参与受援学校的具体学科教学和管理任务,指导开展教研、培训和教学改革等工作,发挥“输血”作用,更能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带队伍”的作用,实现“造血”功能,通过三年的支教,在受援学校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管理队伍,全面提升受援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同时,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对周边县乡及以下中小学的辐射带动作用。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