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红色歌曲是以革命音乐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历程,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在新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再度展示。红色歌曲是融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优质素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明确红色歌曲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析红歌融入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以2021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章节为线索构建了红歌实践教学的新体系。这不仅能让新时代大学生补足信念理想的精神之“钙”、赓续红色基因,还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并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歌曲;思想政治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赓续红色血脉”。因此传播红歌文化,传唱中国红色歌谣,有利于引导新时期大学生忆苦思甜、饮水思源,教育大学生始终不忘革命的历史初心、牢记使命,促使大学生在多元复杂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交织中增强民族意识、提升文化自信、保持思想定力。祖国的前途与命运和新时期的中国青年发展密切相关,将红歌注入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思想教育中,把红歌所蕴含的革命与进步的时代精神纳入大学生的心灵中,这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更是增强中华民族辉煌的力量。不管在革命、建设、改造或者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红歌是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对革命与建设的全面胜利、对改造中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起了积极的影响,充分发挥了政治导向、思想引领和价值形塑的重大育人功能。基于此,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的角度分析和利用红歌资源,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红色歌曲的概念及其特征

  红色,象征热闹、革命和进步,代表热情、梦想和生命,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意识到音乐对理想信念的形塑功能,对人的身体和行为具有“净化”作用,于是萌生了一些类似于中国红歌的进步歌曲。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国歌《国际歌》就是一首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推翻旧社会的进步歌曲。《卡秋莎》将优美的音乐与正义战争融合在一起,对苏联军民起到了非同寻常的鼓舞作用。1941年,莫克罗乌索夫创作了《莫斯科保卫之歌》,苏联红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同仇敌忾,坚守到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一刻,赶走了法西斯侵略者。1956年,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表明了俄罗斯人对祖国、亲人和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马赛曲》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创作的歌曲,也是鼓励巴黎市民斗志、向往自由的赞歌,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北朝鲜的《阿里郎》悲壮多情,意蕴着朝鲜民族在怨恨中走向新生和希望。越南的《越南人民军军歌》又称《军旗下迈步》,表现了越南人民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坚强决心和意志。老挝的《救国英雄》表达了老挝人民反抗侵略的昂扬斗志,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救国英雄”,成为老挝民族闪亮的坐标。古巴的《七·二六颂歌》描绘了古巴热血青年反对巴蒂斯塔法西斯独裁统治,揭开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表达了“为古巴革命万古长青”的壮士断腕的坚强决心等。艺术家阎肃曾这样形容红歌,他说红歌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淬炼以后,积极倡导主流的价值观,引发人民积极上进、蓬勃向上的歌曲。从红歌涵盖的历史范畴上分析,红歌主要包含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代、抗日时代和人民解放战争时代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在我国各个革命时代所创造的,体现了当时革命斗争内容的音乐。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红歌的理解更加深入,红歌的范围也明显增加。因此,自五四运动以来至今,所有歌颂党和祖国、弘扬革命与民族精神、展现对未来美好生活憧憬的优秀歌曲皆可称为红歌。

  红歌也是中国红色文学的重要部分,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红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褪色,反而历久弥新,不断发展,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红歌有着突出的政治素质、深远的社会教育意义、普遍的民众性、独特的年代感、强烈的艺术化等基本特征。红歌的这些基本特征确定了其可以在中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特别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起到关键的功能,助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实现。

  二、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随着中西文化的频繁交往以及“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不同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碰撞与思想互相交流,丰富了中国文化教育内容。但是,西方各种消极的文化教育思想也源源不断地涌现,给中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些外来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潮严重制约着红色歌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多元文化环境弱化了高校大学生对红歌的认同

  新一代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多元文化刚好迎合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嘻哈、摇滚、韩流等在大学校园里成为了一种时尚。但是在这些歌曲中夹杂着崇尚自由、享乐、拜金等大量低俗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扭曲。以00后为主的高校学生,他们出生于太平盛世,没有经历烽火连绵的战争,体会不到革命战争的艰难和曲折。这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不太认同红色歌曲。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红色歌曲是革命的代名词,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无关。有些主流媒体为了所谓的高收视率,故意迎合学生这种错误的导向。网生代青年成长在新世纪,微博、B站、抖音受到多数学生的青睐,日常学习生活也受到较大影响,红歌导向也发生了偏移和错位。

  (二)高校思政教育对红色歌曲的重视程度较低

  目前现有的高校课程体系几乎没有红色歌曲的专门教学课程,各个高校本身对于红色歌曲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层次也有较大的差距。有的高校专业课拼命挤占音乐课程,红色歌曲的传播速度大大降低。这种定位客观上导致学生不把红色歌曲当做一回事。高校并也没有真正认识到红色歌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无法融入红色歌曲,影响到了红色歌曲的传播。学校组织的大合唱活动虽然较多,但在形式上过于简单划一,创新性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红色歌曲的魅力。

  (三)红色歌曲风格与大学生审美出现矛盾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其一大特征。当代大学生很少有喜欢民族和美声唱法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的元素,流行音乐无论是演唱还是理解都比民族歌曲更好处理。许多红色歌曲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同小异,虽然在意识形态上符合教学内容,但是音乐风格却令人不敢恭维,流行音乐的元素奇缺。红色歌曲要积极创造出流行音乐元素,才能对大学生有更好的吸引力。例如最近有不少作品融入了许多摇滚、电子、rap 等元素。学生眼前一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红色歌曲的传唱新路子。

  三、红歌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困境的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近百年前所未有之重大变局,全球环境和国际格局将更加错综复杂,各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将大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力和影响力也不容小觑,经济全球化正遭遇逆流,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更加错综复杂。西方各国采取了单边主义、地方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的行径,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个国际与国内格局的影响下,不同思想文化思潮竞争激烈,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指导地位也受到以“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价值相对主义”“普世价值”为代表的各种西方思潮的挑战,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同时,各高校尤其是广东省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不太坚定

  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思政教育领域的多样化,以实现理论创新和活跃思维。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不坚定的表现。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是过时,能不能指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疑惑。由此可见,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的普遍信仰已经有所淡化。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载体陈旧单一

  当今社会新媒体变化迅速,但是许多高校出于成本昂贵等原因,并不愿意及时淘汰过时的旧媒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对传授方式做多大的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方式,例如课件讲解、黑板板书、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没有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及时更新,有的干脆就把老内容直接搬到新媒体。许多年龄较大的教师心力不足,无法跟上信息化的步伐。还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效果不好,干脆就没有用。另外,还有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滞后,不能体现新媒体新信息技术的教改成果等等。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缺乏灵活性

  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多地依靠理论灌输,这种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完全忽略了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因此其取得效果并不佳,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除此之外也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由于受“课堂、教师、教材中心论”的影响,传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教育者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和自主能动性不受重视甚至被压制。这大大挫伤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降低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可以互鉴互融,反映一个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坐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完成中华民族辉煌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已无法取代。这足以看出文艺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的重要性。

  四、红歌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讲座会上表示,“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根据2021年最新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导论和十四章教学内容,辅之课堂实践教学经验,构建红歌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育人任务。

  (一)歌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指导革命实践中的历史意义和行动价值

  《导论》这一章节能够演唱的红歌有家喻户晓的《国际歌》。学生可以借助老歌翻唱的形式或者创作新的红色歌曲作品,根据自己的喜好为红色歌曲注入更多流行元素和新的内容。如2016年北大学生卓丝娜创作的《马克思是个90后》,融入了学生喜欢的rap元素,使马克思以崭新的方式回到了学生的视野之中,赢得了新一代青年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在高校大学生心目的形象,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体现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第一章可以演唱的红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东方红》、电影《地道战》经典插曲《太阳出来照四方》和贾世骏演唱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等。这首歌创作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周恩来帮助修改词曲后,正式推向全国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描写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挽救了根据地,陕北人民又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历史性贡献,军民一家在山丹丹花盛开之时共同欢庆的场景。在这一章中,“毛泽东”“毛主席”等字眼的经典红歌不少,如《颂歌献给毛主席》《跟着毛泽东世界一片红》等,颂歌主要表现了毛泽东个人的丰功伟绩,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历史地位。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1919-1949年为时间轴,是以“革命救亡”为主题的启蒙发展期。1919年至1949年间,为打倒三座大山、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经历了大革命时代、土地革命战争时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代四大阶段。这一时期首次出现了以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为代表的专业革命艺术家队伍。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他们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曲。毛泽东认为“鲁迅、高尔基就相当于总司令,他们的作品,他们说的话,就当做方向的指导。”[2]以由张士燮作词、王嘉祥谱曲的《农友歌》为例,用“霹雳一声振乾坤”形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翻了地主阶级政权,用“往日比穷人”和“如今顶天立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打败土豪劣绅反抗的强烈愿望。《十送红军》运用江西地方特色歌谣,赞美了红军和当地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红星照我去战斗》刻画了红军后代如雄鹰搏击长空、展翅翱翔、挑重担、永向前的成长经历,表达了与万恶的旧社会不共戴天的战斗豪情。《洪湖水浪打浪》抒发了洪湖人民对党和家乡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谁不说俺家乡好》反映孟良崮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表现了解放军保卫家乡的乐观主义情怀。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歌曲有《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松花江上》揭露了日本入侵东北后的弥天大罪,唱出了东北人民的悲痛与愤慨,激起了东北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鼓舞了人民群众站起来反抗侵略的决心。此外还有《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团结就是力量》《延安颂》《沂蒙颂》《游击队歌》《嘉陵江上》《解放区的天》《英雄赞歌》等。这些红色歌曲唤起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决心与勇气。解放战争时期的代表作有《靠我们打胜仗》《咱们工人有力量》《珊瑚颂》等,这些歌曲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提供了精神动力。这一时期,不仅有《抗敌歌》《保卫卢沟桥》《新四军军歌》《救亡进行曲》等鼓舞士气和斗志的战斗性歌曲,还出现了《南泥湾》《长城谣》《卖报歌》《二月里来》等表达人们真挚情感的抒情性歌曲。《红梅赞》重构了“红梅”意向,建构了“江姐”形象,歌颂了伟大的红岩精神。这些红色经典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总之,这一时期红歌几乎都在向“三座大山”举起革命大刀,启蒙劳苦大众要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坚决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二)赞颂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

  《社会主义好》写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讴歌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众热火朝天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场面,呈现出祖国大地呈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的美好气象,也传达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我的祖国》因电视影片《上甘岭》而产生,“一条大河海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为了开辟新天地,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只的白帆。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区”,这首歌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的记忆。1950年土地改革时期,由于数千年地主封建制度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土地改革受到了阻碍。主管文艺工作的周扬决定把《白毛女》改成歌剧。歌剧中描述了地主阶级对“喜儿”的迫害,以及“喜儿”奋起反抗地主阶级并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为顺利推进土地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51年开始修建康藏公路,由祝一明作词,时乐濛作曲的《歌唱二郎山》表达了对筑路战士们英勇顽强精神的赞颂,以及人们希望跨过二郎山、走向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1953年国家启动“第一五年计划”,《我们要和时光赛跑》用“列车在飞奔”“轮子在高歌”表达了社会主义人民新生活、新气象,用“运送着树木和食粮”“运来了地底的矿藏”形容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高潮,并激起了中国人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促进了“第一五年计划”的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的主要成果,在时限上约为1956-1976年。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文艺方针。在这一方针政策的影响下,大量优秀的红色歌曲产生。1961-1964年,全国人民经历了一个经济困难的历史阶段,秦咏诚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表达了工人迫切想要振兴中国的伟大愿望,歌曲与人民群众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一时期的歌曲还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毛主席,我们心中的太阳》《工人阶级硬骨头》等。总之,“生产建设”是这一时期红色歌曲创作的主流方向,歌曲的创作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饱满热情。

  (三)讴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和祖国大地呈现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1979年,邓小平提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我们的文艺应当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3]这一指示解开了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枷锁,激发了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灵感,明确了文艺创作者的创作任务——尽最大努力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而创作。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风格由豪迈雄壮、进行曲类的歌曲开始向抒情歌曲、影视歌曲以及娱乐性的通俗歌曲转变。1979年,出现了反映开启改革后社会新气象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80时代的主流音乐较多,代表乐曲有《年轻的亲友们今天来相会》《党啊,亲爱的妈妈》《军港之夜》《中国,中国,鲜红的阳光永不落》《故乡的云》《我的中国心》《我爱你塞北的雪》等,《十五的月光》《望星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血染的风采》《说句心里话》《高天上流云》《小白杨》《祖国慈祥的母亲》《大海啊,故乡》等。这些歌曲在庄严性、抒情性与通俗性的关系上处理得较好,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在歌曲创作上万象更新的繁荣景象。以1983年王立平创作的《大海啊,故乡》这首代表性的抒情歌曲为例。歌曲讲述了作者在海边的童年故事,抒发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曲调稍慢,情义真切,级进使用得较多,给听众一种聆听波浪的感觉。毫无疑问,这一时期的经典《春天的故事》是改革开放的代表曲。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续发展,时段上为1997-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于1996年曾指出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4]这些优秀的歌曲曾经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都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传奇之作。这一时期的红色歌曲主题也比较丰富多彩,主要体现出对共产党的拥护、对社会主义教育和改革开放的拥护,形塑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代表作有《爱我中华》《今天是你的出生日》《大中国》《好日子》《咱当兵的人》《红旗飘飘》《中国梦》等。《小背篓》《青藏高原》属于这一时期的地方民歌,展现了新时代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1998年夏,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为纪念抗洪英雄,祖海演唱的《为了谁》赞扬了解放军以身抗洪水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抗洪英雄的崇敬,也表达了中国军民在灾难面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张也演绎的《走向新时代》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代表性曲目,用“心情是多么豪迈”“对生活是多么热爱”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新时代的豪情壮志,“勤劳勇敢”“意气风发”描绘了中国人的特质,“东方红”“春天的故事”“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具有厚重的历史层次感和成就感,用“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讴歌了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奋发图强、容光焕发、继往开来的精气神,表达了对新一代国家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的爱戴之情。这一时期的红歌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使命感,表达了中国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未来的自信。《科学发展观》这一章节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锦涛认为要立足伟大实践,把握新形势的特点,“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5],要用现代化手段发挥创造性。谭晶演唱的《旗帜更鲜艳》赞颂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歌曲用“南湖的红船”“井冈山的烽烟”“遵义的霞光”“窑洞的风寒”这些极具动感性和流动性的歌词,描绘了丰富的历史画面,让人唤起革命的记忆和情怀,除此之外,还用“新时代的画卷”“和谐的歌声”构建了恢弘的科学发展理念。《父亲》《母亲》《人间第一情》等歌曲展现了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家庭孝文化的构建,赞美了新时代父子、母子、儿女情深的高尚情怀。腾格尔的《天堂》、韩红的《天路》、齐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等展现了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呈现了祖国大地绚丽多姿的精神风貌。

  (四)歌颂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果和历史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文艺工作者要融合中国元素,展现中国作品,推介中华优秀文化艺术,让世界“加深对中华的认识和理解”[6]所以,这一时期的红色歌曲创作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积极传播中华民族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推出了一批唱响新时代红色主旋律的精品之作。如《天耀中华》《脱贫宣言》《复兴的力量》《百年圆梦再出发》等红色歌曲热情地讴歌了新时代,唱出了中国人民的真挚情感。这一章中还可以合唱的还有《共筑中国梦》《共和国之恋》《看山看水看中国》《不忘初心》《我们都是寻梦人》《乘风破浪再出发》《中国》《走向复兴》等。这些优秀作品,大多是对家国情感、爱国感情、人民情感等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鼓舞了中国人民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现实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这一章节以“中国梦”为主要题材,可用的红歌有《我和我的祖国》《是你一直想着我》《小梦想大梦想》《梦想阳光》《再一次出发》《赞赞新时代》《信仰》《幸福新起点》《我们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唱起来》等。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主要演唱“民生幸福”和“美丽中国”的红歌。这些歌曲有《小康中国》《我们走在小康路上》《美丽中国》《美丽中国走起来》等。在第十一章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章节可以演唱《领航新征途》,“全面从严治党”章节可以演唱赵建新创作的《新时代的纪检监察人》。该曲用“伴明月”“沐晨光”描绘了新时代纪检人的繁忙,用“打老虎”“拍苍蝇”形容中国政府始终不减的反腐决心,用“零容忍”“全覆盖”表达“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坚强意志。这首歌赞颂了新时代的纪检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而最近网上优酷热播的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翻唱的《八项规定六大纪律歌》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课堂实效性。

  (五)颂赞在党的领导下实施强军兴军战略,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交响曲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一章节既可以演唱《强军战歌》《改革强军之歌》《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情系大海》等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歌曲,也可以演唱依依惜别的《再见了大别山》《儿行千里母担忧》等时代军旅情歌。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可以演唱《统一祖国》《东方之珠》《七子之歌》《回来吧,乡愁!》《两岸一家亲》等。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2018年青年歌唱家徐端阳演唱的《山这边,海那边》。这首曲子描述了世界各个地区和各国的人民希望相互了解、彼此沟通,在一起共创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之情,也阐述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和美好愿景。《山这边,海那边》不仅用“山那边”“海那边”形容新时代世界人民需要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的气度和情怀,还将“思念”“飘带”“笑脸”带给世界各国人民,用真情和真爱构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家园,谱写了中国当代外交的壮丽诗篇。除此之外,《我们的家》《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是个和平村》《中国的步伐》唱响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高扬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奋勇前进的主旋律。刘德华为疫情献唱的新歌粤语版《我知道》,深情地表达了中国人对每个医生护士的崇敬之情,歌颂最美逆行者,尤其能引起广东高校大学生的强烈共鸣。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论述了中华民族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一切工作的核心的核心内容。因此这一章能演唱的红歌既有经典老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颂歌献给亲爱的党》《共产党颂》《洗衣歌》《妈妈教我一支歌》《党的恩情万年长》等,也有近年来新创作的《把一切献给党》《永远跟党走》等。这些经典红歌都从不同层面表达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民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跟中国共产党走的民族决心和坚强意志。

  四、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7]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流砥柱。将红歌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中,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坚定理想信念、政治信仰,自觉将个人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在一起,心怀“国之大者”,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7]本书编辑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328.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9-210.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6-507.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胡锦涛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9.

  [6]本书编辑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6.

责任编辑:邱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