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仪式教育”的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摘 要:“仪式教育”就是利用以政治性为基础,以象征性、程序性、表演性为表现形式的仪式活动所展开的教育活动。“仪式教育”在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可以激发学生对警察身份认同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情感。在公安院校成功实施“仪式教育”需要:一是高度重视“仪式教育”,充分认识和挖掘“仪式教育”的价值;二是精心设计与安排仪式活动,充分发挥和尊重每一个要素的价值;三是做足仪式活动的宣传教育,使仪式活动深入人心。

  关键词:仪式教育;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公安院校,由于其公安专业的学生入学即“入警”,并实施警务化管理。无论是身份,还是管理,都具有实施“仪式教育”的优势。所以,在公安院校,充分挖掘“仪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方向。本文试对此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一、“仪式教育”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点

  探讨“仪式教育”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仪式。仪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活动,古老得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并发展至今。近现代以来,许多学科对此都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形成许多权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研究很具有代表性。但每门学科都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所以,仪式并没有一个普适的、权威的概念。基于此,我们对仪式的理解只能从普遍意义上做一个基本的描述。从普遍意义而言,所谓仪式,就是某个群体,基于某种特殊的目的,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以固定的程序和具有象征性的符号,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或激发某种情感的活动。而“仪式教育”就是利用仪式活动所实施的教育。新时代中国高校的“仪式教育”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政治性。仪式活动从产生之日起,其本质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激发仪式活动参与者的情感,达到维护部落、集团、群体的秩序的目的。例如,法国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爱弥尔·涂尔干在其论述宗教仪式的名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一书中就指出,对于特定的群体而言,仪式起着凝聚和整合该群体思想观念的功能,“这些仪式不仅为所有集体成员逐一接受,而且完全属于该群体本身,从而使这个集体成为统一体。”[1]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仪式活动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如此。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礼仪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其中,“礼”是仪式的基本内容,仪式是确定和展现“礼”的基本形式。通过仪式活动,使人们达到“礼”的要求,即每个人在“礼”的确认和安排下,明确自己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位置,从而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也就是说,古今中外,“统治者们数千年来(实际上是自从有统治者以来)一直努力通过设计和使用仪式,激发民众的情感以支持他们的权威,唤起大众的热情以支持他们的政策。”[2]所以,政治性是仪式活动的根本特征之一。虽然,研究仪式问题的权威专家学者并没有概括总结出仪式活动的这一特点。但是,从仪式活动的基本功能中,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另外,我们强调新时代中国高校“仪式教育”的政治性,也是因为:传统的仪式活动一般都具有宗教的属性和神秘的色彩,一谈到仪式活动,许多人会自然联想到宗教活动或封建迷信活动,从而对仪式活动产生误解。基于此,在这里,我们强调了“仪式教育”活动的政治性,以此表明:新时代中国高校的“仪式教育”活动既传承于传统的仪式活动,又不同于传统的仪式活动。新时代中国高校的“仪式教育”活动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政治性既是基本要求,也是突出特征之一。

  二是象征性。象征性是仪式活动最突出的表现,是仪式活动区别于其它一般活动的本质特征。仪式活动中的各种元素,如器物、服饰、语言、音乐、程序等,其含义已超出了日常生活,已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能指”与“所指”,而具有了更深刻的意蕴和内涵。所以,“仪式是一种裹缠在象征之网中的行为。缺乏这种象征化的规则性、重复性的行动不是仪式,只是习惯或者风俗。”[3]。仪式活动正是通过各种元素的象征价值,营造出仪式活动的特殊氛围,从而激发仪式活动的参与者产生敬畏、信仰、崇敬等情感,实现仪式活动的根本目的。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曾在其研究仪式的名著《象征之林》中也强调,“象征符号是仪式中保留着仪式行为独特属性的最小单元,它也是仪式语境中的独特结构的基本单元。”[4]新时代中国高校的“仪式教育”更要突出仪式活动中各种元素的象征性,因为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精心设计并充分发挥出各种元素的象征价值,营造出特殊的情境空间,才有可能激发仪式活动参与者的情感,实现最终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三是程序性。仪式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形成了一系列固定的程序。每一个仪式的举行,根据仪式的目的和要求,它都有比较明确的规程和秩序。它的主题、时间、空间、人员、服饰、步骤、器物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步需要做什么,什么时间做,如何做,都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正是因为仪式的严格规划和周密安排,即仪式的程序性,才保证了仪式活动的神圣性,“事实上,如果仪式没有一定程度的神圣性,它就不可能存在。”[5]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使仪式活动保持严肃和庄重,才能使仪式活动向参与者展示出一种不由自主而融入的威严感。这样,才能使参与者从感官到心灵都受到洗礼,从而实现仪式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是表演性。仪式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通过表演而呈现出来的活动或过程。任何一个完整的仪式活动都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或场景中,依照精心设计好的程序,以表演的方式将某种场景集中的展现出来,让参与者身处其中而受到感染。也就是说,“仪式提供了一种方式,让人们参与到戏剧之中,并看到自己扮演的角色”[6]爱弥尔·涂尔干在谈到仪式的特点时也指出,“仪式不仅追忆了过去,而且还借助名副其实的戏剧表现方式将过去呈现出来,这就是仪式的全部内容。戏剧表现这个说法是非常精确的。”[7]所以,表演性也是仪式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仪式活动就是一幕社会剧的上演,所有仪式活动的参与者都是演员。高校的“仪式教育”,就是让仪式活动的参与者参加到程序化的表演中,让参与者在自身的表演中,使思想受到启迪,使情感受到激发,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公安院校大学生“仪式教育”的主要表现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公安院校,其公安专业的学生入学即“入警”,实施警务化管理,以及时常参与警务安保活动等。这些背景决定了在公安院校实施“仪式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与便利条件。公安院校的“仪式教育”活动主要有:入学典礼仪式教育活动(含授装、授衔仪式)、入党仪式教育活动、升国旗仪式教育活动、公安英烈缅怀仪式教育活动、出征动员仪式教育活动、荣归授奖仪式教育活动、毕业学位授予仪式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是公安院校具有典型性及代表性的仪式教育活动,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虽然,公安院校大学生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具有仪式特点的活动,但是,由于其它的活动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不突出。而且,“仪式教育”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校园文化活动,宜精不宜多。所以,其它活动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公安院校“仪式教育”的价值来自于仪式活动的功能,正如前文所言:仪式活动的本质功能是利用各种象征符号,如服饰、语言、音乐、器物等实现对参与者情感的激发,“仪式象征符号是情感的催化剂,……浓缩的象征符号的意义触及潜意识的越来越深的根处,并将其情感特质散播至远离了象征符号原义的各类行为和情景中。”[8]所以,公安院校“仪式教育”的价值就是对大学生情感的激发。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来源于此。具体而言,公安院校“仪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表现在:

  第一,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身份认同的情感。对警察身份的认同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命。因为,对警察身份的认同是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公安院校的学生而言,只有不断的增强“我是一名警察”的思想观念,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而且,对警察身份的认同,并不仅仅只是认同“我是一名警察”这样一个判断,还包括认同这个判断背后的新时代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即“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些要求,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安院校的具体表现。所以,对警察身份的认同就成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使命。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对警察身份的认同,最核心的就是增强大学生的警察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警察意识有多种方式,这其中,具有警察属性的仪式活动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在上述所列举的公安院校的各种仪式活动中,无论是入学典礼仪式教育活动(含授装、授衔仪式),还是公安英烈缅怀仪式教育活动,无论是出征动员仪式教育活动,还是荣归授奖仪式教育活动,都程度不同的能够增强学生的警察意识。即使象入党仪式教育活动、升国旗仪式教育活动、毕业学位授予仪式教育活动等这样一些在其它院校也普遍存在的仪式教育活动,因在公安院校已融入了浓浓的“警味”,这些仪式教育活动也会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警察意识。

  下面,我们以最具典型意义的公安院校新生入学典礼仪式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公安院校新生入学典礼仪式不同于其它院校:一是在时间上,一般是在入学一个月之后,在经过系列的入学教育、队伍训练、授衔仪式(学警衔)、警务化训练、警容警姿训练之后才举行;二是在内容上,除了常规的内容外,一般还有新生队列汇演、警务技能表演等;三是在参加人员上,除了入校的新生,以及教师代表、领导之外,新生的家长也会受到邀请参加典礼仪式。所以,公安院校新生入学典礼仪式与众不同,这种与众不同决定了它的特殊价值。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使公安院校的新生入学典礼还承载了许多的期望:一是承载了新生正式成为“学警”的期望,这个仪式将是学生正式成为“学警”的起点;二是承载了一个月艰苦训练之后集中展现的期望,也就是量的积累之后质的提升的期望;三是承载了向至亲之人展现自我的期望,向至亲之人展现自我经过努力后的变化这是人之常情。正是这些与众不同与所承载的期望,决定了新生入学典礼的重要价值。所以,公安院校新生入学典礼在新生身份的转换中,在增强警察意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于新生而言,甚至于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在仪式中,各种象征元素的价值都会充分的发挥出来:升国旗,奏国歌,奏唱《警歌》,将极大激发“学警”们忠诚为民,履行使命的激情;阅警表演、警务技能表演将极大的激发“从警”的信心;优秀学生代表、教师代表、领导讲话会进一步激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学警”的思考;至亲之人的目光会激发自己成为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决心。所有的这一切汇聚为一点,即是对警察身份认同。所以,公安院校新生入学典礼仪式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正是在入学典礼仪式中,新生实现了身份的正式转变;正是在典礼仪式中,情感得到了集中的释放和激发;正是在入学典礼仪式中,极大的增强了对警察身份的认同。这些在典礼仪式中生成的情感与思考,将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学生“从警”的初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仪式活动能够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二,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爱党爱国是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对于公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爱党爱国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公安队伍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党爱国是对公安队伍的核心要求。公安队伍也一直把“政治建警”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公安部党委更是提出了“公安姓党”的明确要求,对公安干警则提出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更高要求。所以,对于“学警”而言,增强爱党爱国的意识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则成为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上述的公安院校的各种仪式教育活动中,都程度不同的会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例如,新生入学典礼仪式活动。虽然这个仪式活动最主要的功能是激发学生的警察意识。但是,警察意识并不是抽象的存在,爱党爱国意识是警察意识的核心要求。虽然,爱党爱国意识并不是警察意识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但它却是警察意识的底色而存在于警察意识当中。所以,在以增强警察意识为主要目的的新生入学典礼仪式中也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意识。当然,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感方面,新生入学典礼仪式并不具有典型性。在各种“仪式教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爱党爱国意识的最具有典型价值的是入党仪式教育活动和升国旗仪式教育活动。以升国旗仪式为例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由于公安院校实施警务化管理和日常的警务化训练,在升国旗仪式当中,一个标准的仪式活动所要求的象征性、表演性、程序性等特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从严格而标准的出旗与升旗的程序与动作中,从学生所组成的警乐团演奏的国歌中,从参与升国旗的学生所站成的标准而整齐的队列中,从学生穿戴整齐划一的警装中,都能让人产生浓浓的仪式感。所以,公安院校的升国旗仪式有类似于北京天安广场升国旗的感觉。正是这种仪式感极强的状态,保障了仪式价值的充分发挥,即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也就是说,在这种庄严、肃穆的场景中,在嘹亮的国歌音乐中,在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中,学生的爱党爱国的情感必然会得到充分的激发,从而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打下坚实的根基。

  第三、激发公安院校大学生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情感。为民服务、责任担当意识对于一般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是一种抽象的目标要求。但是对于公安院校的“学警”而言,这些要求则是具体而现实的需要:一是因为公安院校“学警”未来职业的确定性,这种职业的确定性要求“学警”在学期间必须培养自己的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意识,这是成为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二是因为,即使是“学警”,在学期间,也会经常参加各种警务安保工作,这些警务安保工作也要求学警必须具备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基本意识,否则就无法胜任这些警务安保工作。所以,培育“学警”的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意识也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同样道理,在上述的公安院校的各种仪式教育活动中,都会程度不同的能够培育学生的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意识,因为警察意识中就包含了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意识。所以,在以激发警察身份认同为主要目的的仪式中,激发了警察身份认识的情感,自然而言也就激发了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情感。当然,在公安院校各种仪式中,典型的能够激发为民服务、责任担当情感的仪式是:出征动员仪式教育活动、荣归授奖仪式教育活动、公安英烈缅怀仪式教育活动。例如,出征动员仪式教育活动。出征动员仪式教育活动是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仪式教育活动,因为公安院校学生是“学警”身份,在校学习期间,也会因现实警务工作的需要而参加一些警务安保工作,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就变得十分有必要,出征动员是一个良好的“仪式教育”契机。因为在庄严肃穆的情景当中,在领导动员讲话、“学警”代表讲话过程中、在出征自我宣誓过程中,每一项元素都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警”们“出征”的情感,实际上也就是会激发“出征”的“学警”们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整个出征动员活动也会让“出征”的“学警”们感觉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学校和老师的支持期待,这也会进一步的激发“出征”的“学警”们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这些被激发的情感,实际上也就是进行警务工作所必须的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情感。这些被激发的情感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公安院校大学生“仪式教育”实施的基本策略

  上述“仪式教育”的价值是公安院校“仪式教育”最主要的价值。但是,“仪式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仪式活动的有效展开及仪式活动参与者的积极参与。若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这两点,那么,仪式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充分发挥“仪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高度重视仪式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和挖掘仪式教育的价值。正如前文所述,仪式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活动,古老得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但是,这种悠久的历史文化活动并没有因为历史的发展而式微,反而进一步的发扬光大。现时代,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领域都有仪式活动的身影。仪式活动已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客观事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9] 2017年1月,公安部也就公安队伍仪式建设发布正式文件《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荣誉仪式规范》(试行),文件指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荣誉仪式,“是增强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在公安机关营造崇尚荣誉良好氛围的重要载体和方式。”并明确指出,“公安院校参照本规范执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1月发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也再一次强调了,“注重运用仪式礼仪”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所以,在推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仪式教育”活动有其历史、现实和职业的必然性。

  高度重视仪式教育活动,首先就要对“仪式教育”展开专门的研究,深入挖掘仪式教育的重要价值。仪式教育活动不同于学生日常的行为活动,它的发展历史和存在现状已说明它所具有的特殊价值。但在许多高校,对于仪式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刻板和狭隘,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高校仪式活动的教育价值。这就导致了在仪式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形式化、简单化、模仿化的状况,进而导致了仪式活动的教育价值无法真正的发挥出来,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所以,重视仪式活动的首要之举就是展开对仪式活动的专门研究,不断总结仪式活动的经验,深入挖掘仪式活动的多维教育价值。另外,要坚持与时进的思想,对适合在公安院校开展的仪式活动进行合理的创新与设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0]从而实现仪式活动的教育性、实践性、时代性、针对性的有机统一,形成系统、科学、独特、有效的公安院校仪式教育活动体系。

  第二,精心设计与安排仪式活动,充分发挥和尊重每一个要素的价值。“仪式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它经过了精心的构想,因此所有的仪式要素都得到充分体现。”[11]任何一个成功的仪式活动都是如此。因此,在仪式活动实施过程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价值都要得到充分重视和尊重。对于物的要素,无论是仪式举行的时间和空间,无论是程序和各种象征物,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音乐符号都需要高度重视,让每一种元素的价值在有序的程序中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人的要素,一是要充分尊重仪式活动中的每个人,切忌用统称代替个体,如在某些仪式活动中,在宣布名单时切忌以“等等”一语带过。仪式中的这种状况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有些仪式活动对于参加者而言可能就是人生中的唯一,如毕业典礼。在人生中的唯一的仪式活动中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仪式活动对个体的教育价值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二是要充分调动仪式活动中的每个人的积极性,实现情感的“在场”,“亲身在场使人们更容易察觉他人的信号和身体表现;进入相同的节奏,捕捉他人的姿态和情感;能够发现信号,确认共同的关注焦点,从而达到主体间性状态。”[12]另外,精心安排仪式活动还要凸显特色,在筹划仪式活动时,在遵从仪式活动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组织仪式活动。例如,公安院校的仪式活动,既使如毕业典礼、学位授予典礼这样其它院校也普遍存在的仪式活动,也完全可能根据学校、学生、职业的特点,把各种警察的元素融入仪式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公安院校毕业典礼、学位授予典礼仪式活动。

  第三,做足仪式活动的宣传教育,使仪式活动深入人心。仪式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仪式活动参与者对仪式活动的认知,依赖于对举行仪式活动的渴望,实现这样的要求就需要对仪式活动进行充分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一是可以实现仪式活动的参与者对仪式的认知。因为仪式活动就是各种象征元素的集中展现,仪式中的各种象征元素的内涵和意蕴已不同于日常,如果没有事前的宣传教育,参与者很难完全理解和认知,这种状况自然会影响仪式教育价值的发挥。所以,要进行宣传教育,为仪式价值发挥准备充分的认知前提。二是可以调动仪式活动参与者的参与渴望。参与者对仪式活动的期待是仪式活动价值发挥的重要情感前提。通过宣传教育,充分展现仪式活动价值,充分揭示仪式活动与参与者的意义关联,这自然可以调动参与者的参与渴望,为仪式活动价值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情感基础。另外,对仪式的宣传教育还可以营造浓郁的仪式文化氛围,这种氛围,无论是对仪式活动的参与者,还是仪式活动的旁观者都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这种作用是成功举办仪式活动的环境基础。所以,在仪式活动举行前,要进行充分的仪式活动的宣传教育,使仪式活动深入人心。这样,就可以为仪式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仪式活动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的认知、情感与氛围的基础。

  参考文献:

  [1][5][7](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54,46,514.

  [2][3][6](美)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M].王海洲,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18,12,14.

  [4][8](英)维克多•特纳.象征之林[M].赵玉燕,欧阳敏,徐洪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3,36.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5.

  [10]冯刚.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编年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83.

  [11][12](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93,100.

责任编辑: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