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索

  摘 要: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深入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人与环境良性互动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经由“使用者参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开展助人自助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促成优势发展彰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性,形成系统联动优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性,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1]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洞察世情、国情、社情、党情、民情的变化,科学把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当前,全国各高校正深入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真正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目标,高校应在人与环境良性互动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经由“使用者参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开展助人自助强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促成优势发展彰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性,形成系统联动优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性。

  一、人境交融: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人类是通过与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互动来发展自己的。人与环境相互交融,在此过程中要考虑内部和外部多重因素。在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适应环境的,而是与环境进行着积极的相互作用。个人的成长发展不仅仅是其自身的事情,同时也与周围他人联结在一起。也就是说,人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支撑。为达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高校应将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提高与周围他人的改变联结起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改变促进周围他人的改变,同时也通过周围他人的改变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改变,让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如此,学生的改变和进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获得持续的成长和发展。[2]

  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其他环境是有区别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其包围的特定中心项,这个中心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思想与行为。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只有环绕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思想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才是思想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充分用好第一课堂主渠道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同时,还要建立起有效的家校联结、朋辈互助体系,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稳固的社会支持体系。其中,作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学生家长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独特的影响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环交融”的重要方面。朋辈群体是青年学生自身的“参照样本”,每个大学生都会在与朋辈的交往中投入较深的情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做好党团建设等角度切入,着力营造优良学风、班风和校风。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教育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社会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变化,通过提升学生的鉴别力和实践能力来适应社会的改革发展。此外,还要通过社会环境的净化,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使用者参与: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的建构尚未成型,价值观的塑造还未定型,情感心理尚不成熟。同时,由于个人经历及家庭背景的不同,不同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存在较大差异。如果采用“一刀切”或“大水漫灌”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让青年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真正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之效果。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创新使用“使用者参与”的工作方法。“使用者参与”,实际上是精准思政的具体展开,要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推动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系统的而有针对性的方法,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4]

  通常而言,“使用者参与”(user involvement),就是吸纳服务对象有效参与到实际工作或活动当中。[5]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使用者参与”,就是要引领和吸纳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中。青年学生本身要成为解决自己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主人翁,而不是旁观者。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仅让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也使得解决问题更为精准有效。引入“使用者参与”的工作方式,把学生的需求与资源及服务的提供者有机联系起来,增强服务机会的易得性,使学生的成长支持系统与服务供给体系更为有效地运行,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议指出,要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6]“使用者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吸纳师生参与高校的治校理政实践,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把广大师生员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使用者参与”也意味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讲透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还要注意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真实的情绪,关心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

  三、助人自助: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青年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重视青年、关心青年、依靠青年。青年一代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其健康成长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引导和严格要求。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他们对国际国内社会的整体认知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他们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身力量的情感也是真切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观要发挥作用,必须真正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7]对照党和人民的期待以及新时代的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如何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格局、视野、能力和水平方面,还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特别是在如何激发青年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方面,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采用“助人自助”的工作方法。

  青年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助人自助”工作方法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目的是推动青年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助人自助”与党的群众路线是相通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从而把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身意愿和自觉行动。“助人自助”是基于问题导向的,针对青年学生现实的困难和困惑,充分开发和利用个人及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资源,为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提供有利条件。[8] “助人自助”这一路径,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青年学生在解决具体困难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实际工作能力,促进青年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9]“助人自助”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就是要推动青年学生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使青年学生养成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提升广大青年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成他们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四、优势发展:彰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造性

  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优势发展是激发青年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的有效途径,是通过促成学生个人专长的迭代升级达到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效果。优势发展方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要从个人优势和潜能发展的角度看待高校青年学生,把眼光聚焦于青年学生的个人专长,面向未来促成青年学生持续成长。当前,高校青年学生总体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青年的生活学习条件日益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创业活力不断增强。[10]优势视角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激发出青年学生本身具有的天赋、知识、能力和资源,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人。

  尽管“补短板”的方式来提升个人竞争力也是助人成长的一种发展方式,但由于其重点关注的是个人的弱项和问题,青年学生的自信心容易受到冲击。因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必要从优势发展角度关注个人潜能,激发青年学生的自尊自信。当然,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弱点和优势都是相对的,只片面看到青年学生的优势或不足都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优势发展的工作思路并不是忽略学生的问题,而是聚焦青年学生的优点和资源以帮助他们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或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学生的潜能并提升他们的自信。优势发展视角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和潜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工作中要认真考虑青年学生的特点,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意激发青年学生自信精神,发挥青年学生的优势,培养青年学生的专业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应用优势发展工作方法时,要注意相互关联的五个方面:一是要秉持全面的视角。注意发掘每一个学生、团体、家庭和社区所具有的优势,并发挥这些优势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辩证看问题。对青年学生而言,伤痛、疾病、困难等可能会有伤害,但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的源泉。要让青年学生真正领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掌握矛盾转化的原理和方法;三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地看待青年学生的发展意愿,不能随意设置青年学生成长的上限,而应着眼青年学生的长远发展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四是要建立信任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识到,为青年学生提供的最好服务就是与他们形成伙伴关系,要主动融入青年学生,赢得他们的支持;五是要进行正向引领。相信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要让这些资源真正发挥作用,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五、系统联动:优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性

  系统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元素间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可以识别的边界,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或单一的整体。系统可以是物质性或机械性的,有生命的和社会性的,也可以是这些性质的结合体。系统可以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层次,其中微观系统是指个人,中观系统是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宏观系统是指诸如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等大的群体和系统。[1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系统联动,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思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师生联动的教育方式,而不仅仅是单向度的因果关系。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与之关联的系统都发挥积极作用,才能真正实现促成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第二,要注意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整体关联。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其中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部分的变化。第三,促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微观、中观与宏观层面的联结。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分为不同的系统,关注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把微观、中观与宏观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整合起来。第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关方的协同工作,即高校的广大师生员工是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立德树人。[12]

  总之,从系统联动的角度看,高校作为整体宏观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正常运行至少要满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这两个基本条件。一所高校如果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无法有序运作的。同理,一所高校如果没有内部的协调运行,也是无法达成目标的。高校想要成功实现其目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内部子系统的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校内外方方面面的因素,如何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并推动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童敏.社会工作实务基础(第2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5.

  [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80.

  [4]李辉、孙晓晖.精准思政:必要与可行[J].思想教育研究.2020(06):3.

  [5]何雪松.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主要发展趋势:一个前瞻性引论[A].王思斌.社会工作专业化及本土化实践[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39.

  [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26(01).

  [8]赵占信.社会工作方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河北学刊.2007(02):73.

  [9]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EB/OL].(2017-04-13)[2020-09-13].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4/13/content_5185555.htm#1.

  [11](美)O·威廉姆·法利,拉里·L·史密斯等,著.社会工作概论[M].隋玉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3.

  [12]童敏.社会工作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347.

责任编辑:邱翔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