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摘 要:榜样教育是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通过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当今价值日趋多元的社会转型期,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用中存在一些偏差,大学生榜样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榜样教育的现存问题,探讨如何更好的运用榜样教育这一德育手段,真正发挥榜样的优秀示范和价值引领作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榜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习近平在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上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1]对英雄模范的崇尚是榜样示范法的具体实施,有利于价值引领和行为指导。榜样教育是借用榜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2]在新时代背景下合理创新榜样教育法,提升榜样教育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多元社会背景下,“00后”大学生呈现的新特点推动了榜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不断适应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00后”大学生思想意识更加开放、维权意识增强,信息获取方式更多元,面临的选择更多样,加之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环境,社会活动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很容易出现价值选择和判断失衡的情况。大学时期正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育人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探讨新时代榜样教育对大学生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并提出适应新时代背景的榜样教育方法,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创新路径之一。

  一、新时代榜样教育的特征

  (一)榜样甄选渠道增多

  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使得榜样的甄选渠道变得更加多元。网络投票、《感动中国》等优秀榜样节目、“时代楷模”授予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各大主流新闻媒体平台等是常用的甄选渠道。除此之外,自媒体时代下,人人都能分享来自身边的各行各业的榜样,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更快捷便利,更扩大了榜样的选择范围,同时也增加了榜样甄选的难度和复杂度。

  (二)榜样多样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也进入了新时代,青年群体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这是党和国家新的历史方位,也是青年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泛娱乐化背景下,娱乐明星、热播电影主角、商界精英、行业翘楚、草根达人等作为焦点传播广泛、影响深远,面对榜样多样化,大学生对榜样的选择也呈现多样化趋势。这显示了在价值多元导向的背景下,人们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选择。这为榜样教育的运用创新提供方法与途径,即,可选择大学生喜爱的榜样为其提供引领与示范。

  (三)学习榜样的途径更便捷

  当前,“00后”大学生榜样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更多样、更便捷。大学生可借助一些APP,如: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认识榜样、学习榜样,使得向榜样学习更便捷、更生动。此外,大学生在义工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中,可通过与榜样的接触更深刻的了解榜样的优秀事迹及高尚品质,从而加深对榜样的认同与尊重。同时,高校借助社会实践课程开展专业知识教育也是大学生进行榜样学习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对该专业领域的优秀人物的认识,从而可以增加学生对该领域内榜样的兴趣。

  (四)榜样教育应用更广泛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使得榜样教育的使用遍布于各专业的育人工作实践过程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榜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受教师与学生的欢迎。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教材内容的编撰便能看出课题组对榜样教育的重视。此外,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运用更加广泛和普遍,如: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时,较多运用榜样教育法在学生中树立榜样,通过学生身边的先进个人、优秀干部等影响普通学生;宿舍评比、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的选拔等一系列树榜样、找先进的活动都是对榜样教育的运用与开展。

  二、新时代榜样教育的困境

  (一)学生对榜样认可度不高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陌生的环境,会产生诸多困惑与迷茫。大学生在面对诸如人生所谓何求、是否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有价值的、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等问题时会进行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些问题的本质与核心。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个人的人生选择、未来发展道路、价值判断等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即使是不同的人生,也有一些基本问题是所有人都要面对且要认真回答的。对人生基本问题的回答可看作是大学生对人生道路作出的价值选择。在大学生进行观念塑造时,榜样示范与引领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选的榜样被塑造的过于“高大上”,距离学生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较远,这样的榜样人物过于高冷、有距离感,难以激发学生的亲近感和敬慕之情,甚至产生消极抵触情绪。这种对榜样人物的疏离,使得榜样教育难以发挥有效性。

  (二)榜样教育效果维持时间较短

  正值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迈进校园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应更主动、更系统的对人生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并确立的关键时期,加深对理想信念的思考,可为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明确方向。榜样教育多数时候能为学生树立崇高形象,引领学生对其理想信念作出规划,但榜样教育的有效性来源于对榜样的情感认同,如果缺乏一种持续的关注度及有意识的引导,忽视大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则易导致榜样引领的失效。在学生将懈怠未懈怠的紧要之际强化榜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三)榜样教育缺乏反馈机制

  德育过程是培养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当前德育现状是在“知”上进行榜样引导,在“情”上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慕、认同,但缺乏教育反馈机制,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获得教育反馈,无法评价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亦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理论认知与实践行为的统一程度。在传统德育中,单纯从考试中评判学生的道德品质,或从表面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榜样教育的反馈机制,因此不能深入了解学生对榜样的认同程度,也不能客观评价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三、提升榜样教育有效性对策

  大学生在刚步入校园开始大学生活时都会有些迷茫和不适应,部分同学在经历高考竞争后,在大学校园中很容易放松,甚至放纵自己,贪图安逸,缺乏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常感叹空虚无聊。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无限机遇。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夯实综合素质基础,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细心体察、大胆实践。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3]

  (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专业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向师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以严格标准约束自身言行,自觉提升思想觉悟、坚定政治站位。高校应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专业素质的培训,提升专业知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总结、及时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提升自己。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扩宽与专业素养相关的知识面,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教育学、心理学、沟通技能、言语表达,应急应变、综合分析等各个方面。只有不断保持积极饱满的学习热情方能提升自身能力,培养其善于运用榜样教育开展教学的能力。

  (二)增强大学生对榜样的认同度

  学生对榜样的认同一方面需要评选学生乐于接受的榜样。榜样的选择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确保这些榜样是他们乐于接受和认可所选择的榜样。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的混乱,使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达到和谐的统一。”[4]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时应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性。另一方面要增强榜样的真实性。求学的目的之一在于追求真理,即确立其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榜样教育能帮助学生在追求自己人生目的时,从疑惑状态过渡到清醒状态。发挥榜样教育的有效性要增强榜样的真实性。如果盲目选择榜样,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历史事实而虚拟杜撰,则很难引起情感共鸣,也难以产生对榜样的认同,因此便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激发学生对榜样的崇尚

  正如康德所言:“(实践)理性知识不是从外面灌输进去的,而是从里面获得的。”[5]激发学生崇尚榜样,唤起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认同与向往,让大学生的内在情感成为榜样教育的内动力。情感催生动力,使得学生从以往的“不能做”、“不想做”向“主动做”、“愿意做”的转变。通过在实践课中展示“我心中的榜样”,利用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的补充和引导以激发学生对榜样的理解、认可和崇拜。这一实践环节基本上能反映学生对所选榜样的认可程度、熟悉程度及对榜样的崇尚之情,能看到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同时,对榜样的选择和认可,并逐渐产生崇尚之情的过程也能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判断、抉择等能力。在讨论与展示过程中认清一些错误思想观念的实质,警惕和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

  (四)消解对大学生的刻板印象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大学生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与偏差。30年前的人们担心电视机会毁掉下一代;20年前的人们害怕计算机会毁掉下一代;10年前的人们惊呼互联网将毁掉下一代;而如今的人们又开始忧虑手机会毁掉下一代。事实上,没有会被任何外在力量毁掉的下一代,只有跟不上时代节奏的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诸多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发展规律,消解对大学生的刻板印象。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应尊重与理解新一代大学生的观念和价值选择,在其尊重的基础上利用榜样加以引导,从而消解对大学生的刻板印象,提升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五)完善榜样教育反馈机制

  “品质不仅是一个主观意识范畴,而且是一个实践范畴,是知行的统一。”[6]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相统一的过程。学生能否在实践中将向榜样学习的优秀道德品质落实到生活实际中是衡量榜样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传统道德评价机制仅通过德育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分定级的做法有失客观,不能准确反应学生的道德水平高低,也不能对榜样教育的开展进行有效、及时的反馈。完善榜样教育反馈机制,通常可以采用访谈、问卷、观察法等方法。多样的反馈手段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效获得学生接受榜样教育时的现状及对榜样的认可程度,从而调整榜样教育的方式、方法与节奏,使学生能真正以榜样为标杆,向榜样看齐,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言行。

  (六)及时强化榜样教育效果

  “榜样教育就是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警示警戒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7]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非一朝一夕之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运用榜样教育开展工作时,既要做到长期的润物无声,又能及时强化教育效果,使学生和榜样之间形成经典条件反射。及时强化榜样教育效果,可以采用有效奖惩。奖励可采取口头表扬、物质奖励、表彰大会等形式,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肯定与强化。而惩罚则可采取口头批评,警告,处分等方式,以便及时让学生意识到错误,起到有效惩戒作用。

  四、小结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生力军,是中国梦的圆梦者和见证者。习近平在同青年大学生座谈时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8]这正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学生价值引领方面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即帮助大学生形成并确立良好的三观。高校榜样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形成崇尚榜样、学习榜样的好风尚,使榜样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EB/OL].(2019-09-29)[2019-11-24].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09-29/8968531.shtml.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4]马新书.自我同一性与榜样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学,2012,(2):9-10

  [5](德)康德,著.论教育学[M].赵鹏,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33.

  [6]罗国杰.伦理学(修订本)(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99.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6.

  [8]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4-05-05)[2019-11-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_3.htm.

责任编辑:杨慧芝